第572章 泰州偶拾_异国猎宝档案
笔趣阁 > 异国猎宝档案 > 第572章 泰州偶拾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72章 泰州偶拾

  付大彪有车,载着他媳妇、老娘,走在前面,至于孩子,都在上学。周典开车跟在后面,中途买上香烛裱纸和鞭炮,两车一前一后驶向昌旗岭。

  昌旗岭,说是岭,其实就是一个稍大一些的土丘。姜堰是典型的江淮平原,一望无际的水田,哪有什么高山?最近一点的山峰,是海陵区西侧的蚂蚁山,听这名字就知道高不了。

  建设水圩农场,昌旗岭被选为“公墓山”,付家庄以及周边村庄,很多无主的荒坟,都被拢在一起,挪到昌旗岭,按照宗族不同,进行合葬,付河中父母的坟丘,也在“无主之列”。

  不像付大彪家,他的爷爷、父亲,都有后人的,所以他们家的祖坟,是单独成坟立碑的。

  这座小山丘堆满大大小小的坟丘,付家庄阳曲堂无主公墓位列其中,方圆七八张的土丘,公用一个大黑漆漆墓碑,上面写着“付氏阳曲堂宗墓……”

  点上香烛,燃起黄裱纸,付明胜帮忙放起鞭炮,李承在目前三鞠躬替付老致意。

  付大彪一家从自家墓地祭拜后,也过来这边磕头行礼。

  李承买了很多黄裱纸和纸钱,吴伟他们一刀刀的往火堆上扔。李承取出香烟,递给付大彪一根,“付哥,这里的公墓……我想替付老出一笔钱……可以修成水泥墓吗?要不要跑什么手续?”

  “不用手续的。”付大彪吐着灰白色的烟,摇摇头,“李老板有这心,我不拦着,毕竟是代表付老先生的心意。这事,你就交给我办,费用我出一半,怎么说这里面都是我的先人。”

  付家不差这点钱,李承没和他争执这些,只是提到,“重新立个碑,碑文还可以按照这个走,我希望立碑人的名字里,加上付老的姓名。”

  “那是应当应分的。”付大彪点头答应。

  两人站在公墓前,简单筹划,公墓一圈用水泥圈起来,建个墓门,重新立碑,再在墓前修一个水泥祭拜台,也就差不多。

  工程量不大,也三五天的事情,付大彪答应下山就去找泥水匠和石匠。

  李承又拿出相机,将公墓周边拍摄成像,等修缮完毕,再拍一组,到时候都交给付老。

  “一直没问,李老板,你知道付老先生的儿女情况么?要不要留在碑刻上?”付大彪忽然想起这个问题,抬眼问道。

  李承苦笑摇头,“付老倒是有个女儿,只是……这女儿不提也罢。”

  忽然觉得不妥,他又说道,“我晚上再给付老打电话,问问要不要在新碑留他女儿的名字。”

  付大彪从李承的口气及神色中能察觉出点内容付老先生的女儿,只怕未必孝顺。否则付老不可能不让后人回来探亲,却安排别人代为探视,这不合理啊。

  只是,这些话不好问,问了对方也未必说。

  祭拜之后,大家下山,付大彪倒是问起,“李老板从事什么行当?”

  “古董古玩。”李承呵呵一笑。

  “难怪李老板一眼能认出家母买的花盆。”付大彪笑道,“那李老板来泰州来对了,兴化书市最近两天刚开,听说有不少卖旧书的。”

  “兴化书市?”李承还真没听说。

  “就在兴化市文庙街一带,前天开幕的,我没去,不过很多朋友去了,说是那叫一个热闹啊。听说有不少剑州来这边选书。”付大彪介绍道。

  “那还真要去看看。”

  兴化是泰州管辖的县级市,毗邻海陵区,不算远,在江南文化圈很有名气,施耐庵、郑板桥的故乡,也是封神演义作者陆西星争议,一说许仲琳的故里,李承手中还有一套八幅李复堂工笔花鸟,李复堂就是兴化人士,另外,清代梼杌闲评以魏忠贤为线索人物的一本章回体的作者李清,同样是兴化人。

  反正公墓修缮还要等几天,原本李承准备去仪征看看,现在改主意,去兴化。

  兴许自己在兴化还能有所收获呢。

  和付大彪商定之后,两车分开,付大彪会尽快找人修缮付家公墓,李承则将付明胜送回家,感谢一番,婉言谢绝付宗辉老爷子的留饭,又开车前往城隍庙刚才付明胜说城隍庙街是泰州唯一的古董市场,李承打算在这边午餐,顺便看看能不能买到点好东西。

  见惯了大都市阔大的古董市场,初来泰州邑庙街,李承还有些不太习惯,这里太小!

  这也是古玩一条街?

  一二十个小摊位,六七家店铺,又时值中午,竟然一个客人都没有,那些摊主要么聚在一起下围棋下象棋,要么懒洋洋的靠在树荫下眯眼歇着。

  邑庙街刚好有家楚水酒楼,李承让吴伟去点菜,自己带着周典先转一圈,瞅瞅货色。

  一二十家摊位,一半卖香烛、冥票、红黄纸、签筒符文,另有四五家卖旧书,过期杂志、粗劣的盗印、盗印光盘磁带为主,剩下几家倒是摆出瓷器、铜钱、玉饰、文房用品之类,但一眼望去,基本上都是大路货,没什么意思。肥猫吧算不上失望,国内很多市场,大抵如此。

  路过时,李承顺便瞅眼正在对弈的两位,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,另一位五十来岁,旁边围着四五个摊主看热闹。

  泰州自明代起,棋风厚重,明末清初更出黄龙士这样的一代国手,为有清一代弈家之正宗,吴清源评价黄龙士“棋力十三段”。

  九十年代起,丝和闲三国举办多次围棋大赛,丝国围棋聂卫平、马晓春名家辈出,屡有斩获,又有黄龙士棋风蕴养,泰州棋风日盛,街头巷尾,黑白对弈是常事。

  眼光落在棋盘上时,李承目光凝了凝,棋盘是木板上画黑线格,很普通的松木板,他瞧上的是棋盘上诸多黑白子中的那几粒!

  对于围棋,他只能说略懂,棋力不足,可他懂棋子啊。

  这些小商贩所用棋子,虽然只分为黑白二色,可各种各样材质都有,有瓷质、有琉璃质,多数为云子,其中还夹杂几颗老永子,显然是混杂后的拼盘棋子。

  李承看上的,就是那几颗老永子!

  这几颗永子,如果单独放置,李承可能还注意不到,毕竟这玩意很“冷门”,寻常谁会关注它?可是,有着琉璃棋子、瓷质棋子,还有滇南云子相衬,那七八颗老永子,想要不认出来都难!

  对于“云子”和“永子”,很多人搞不懂,其实很简单哈。

  首先,古代,滇南永昌某人,研制出一种以煅烧石料制成的棋子,非常精美,成为贡品,因是产于永昌的黑白子,人称“永子”。

  不要轻易相信度娘上什么非遗传人,并非说那一套有假,而是无法考证是真,又被商业化宣传……慎重选择的去相信。但永子出现在明代中叶,并迅速成为黑白子中的“上品”,这是史实。

  其次,古代“永子”的制作方法,由于个人保密和长年的战乱,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,只留下了部分资料和一些古代实物,这也是史实。譬如李承看中的那几颗老永子,就是永子存在的证据。

  以上两条为历史背景。

  第三、由云城围棋厂依据前面提到的资料和实物,1974年研制出与古代“永子”大体相符的一种棋子。

  由于是云城围棋厂研制和生产的,于是,厂里就将这种棋子命名为“云子”。

  云子因为其优异表现,相对平民的价格,成为此后二十年丝国围棋界的首选棋子,甚至很多人将围棋子,直接称之为“黑白云子”,可见其影响力之大。

  第四、随着商品经济发展,云子越来越受欢迎,可如此巨大的利益,没有永昌现保山什么事,永昌人自然不干了。他们组织团队,不停的研发“古永子”配方,多多试验,最终成功。

  保山的同志们制作出比原来“云子”更上一个档次的棋子,反正是老永昌人制作的,干脆名正言顺的起名为“永子”,这就是市场上的“新永子”。

  凭良心说,新永子的选料和品控,确实要比云子强,可是,新永子的价格很豪门,向这种街边摊,玩玩云子还凑合,想要玩“新永子”,那真是玩去吧您嘞!

  所以,泰州喜欢围棋,可不意味着他们懂围棋子,尤其是什么云子、永子的差别。

  这几颗老永子,八成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老黑白子,被这些喜好围棋的人混杂在一起围棋子容易丢失,用其它残棋子填补的情况很常见。

  李承又是凭什么鉴定“老永子”的呢?

  首先要从光感来说:老永子的白子如蛋清,散彩虹光,黑子如鸦青,有猫眼效应,这两条即便今天的永子,也很难做到。

  其次就是老旧痕迹。

  老永子,想作假都难,只要综合这两点,基本上就能判定是否为“老永子”。

  能否捡漏老永子,看的不是真伪,而是捡漏者的眼界与见识!

  李承有点纠结怎么把这一副残破的棋子给弄到手,上午的爱闲老人紫砂盆错失,已经很遗憾,这会遇到几颗老永子,怎么也不能让它溜走!

  可是……总不能上去说这副棋子我要了眼目前的这些人全是古玩古董圈的,一个个猴精猴精的,这么问,绝对打草惊蛇。

  怎么弄?

  李承背着手,站在圈外,边瞅着一老一年轻的对弈,边琢磨着该如何下手。

  看了大约十分钟,双方走了十来手,他发现,这俩货的围棋水平,不比自己高多少,估计业余入段级都没有。

  有主意了!等吃饭完再来!

  一对臭棋篓子,懒得往下看,李承对周典摆摆手,先去填饱肚子再来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85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85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